Contents
  1. 1. 1.前言
  2. 2. 2.概述
  3. 3. 3.目录图示
  4. 4. 4.原则
    1. 4.0.1. 4.1原则之原则
    2. 4.0.2. 4.2移动速度
    3. 4.0.3. 4.3容易备份
    4. 4.0.4. 4.4尽量少地冗余
    5. 4.0.5. 4.5目录层级尽可能简单
    6. 4.0.6. 4.6寻找资料容易
    7. 4.0.7. 4.7同级目录下子目录的数量
    8. 4.0.8. 4.8类目均衡
    9. 4.0.9. 4.9个人资料与网络资料分离
    10. 4.0.10. 4.10保留难找到的东西
    11. 4.0.11. 4.11可扩展到其他设备
    12. 4.0.12. 4.12关于统一性
  • 5. 5.按内容说明
    1. 5.0.1. 5.1关于软件分类
    2. 5.0.2. 5.2关于图片分类
    3. 5.0.3. 5.3文档备份
    4. 5.0.4. 5.4系统备份
    5. 5.0.5. 5.5快捷方式与目录的重定位
    6. 5.0.6. 5.6保留配置信息
  • 6. 6.小结
  • 1.前言

    给很多人弄过电脑,也看过了很多人的电脑目录布局,大部分的都很乱。作为一个对这方面强迫的人而言,我想我可以分享一些东西。这些年,关于目录、分类的那些事儿。

    分类是人学习记忆外界事物的一种方式。抽象而言,人们对于外界事物赋予的各种命名实质上也是一种分类。分类基于已有的认知,对所知的事情的宏观认识。我们称某某东西为世界观,我们称某某东西为方法论,称某某东西是学科。分类与目录都有专门的学科,理论上我谈不了太多,我只能从实践上来总结,可能读得才更好玩;我不能谈论很多事物的分类,那样穷尽我一生也无法完成,我只能挑选几个角度。针对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我们使用的网络。这方面并有统一的说法,大部分都是经验之谈,和个人特质关系极强。以前不愿写这些东西,觉得大家用不到,在折腾分类与目录这一块走得远了,开始觉得把这一块弄得极端并非好事。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即使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做的多了,也会因治而乱。我想未来的某一刻,也许我会放下这么多东西。但是积累这么久的经验,不留下来,终觉得可惜。文章来自浮茗诗舍,blog.exbye.com,如有益处,可转载,希望注明出处,无力强求。是为前言。

    2.概述

    目录的分法实际上是和整个人生观对应的,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会明显的影响到其分类。比如说,我关注过去、现在与未来,潜在地受着“尘封”一词的影响(凡过往者,皆加封印),这些都体现在了我的目录或者分类中。如前言所述,分类的一个目的在于理解与记忆,而我们每个人同时维护着很多分类,那么,最好的做法是,将这些目录统一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之下,即人生观或者世界观。当然世界观之下可能还有一些中间层次作为过渡。如果本文写这些东西,估计就没完没了了,当然我也没有太大的能力去谈论这些。我只能就我这几年对目录强迫的一些经验,来做个人的总结。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处理自己的分类目录,渐渐地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依然要说明的是,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统一之后,我不需要想太多东西就知道应该把什么东西置于什么地方;坏处在于,我们所谓的思维定式。不题,大家自有判断。但是有分类的意识,起码是件好事。井然有序,各置其所。

    3.目录图示

    下面连续排放了四张图,第一张是我硬盘的目录布局,后三张是我chrome浏览器书签的布局。后三张有层级关系,大家注意。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3clip_image004

    chrome书签可视化之后是非常好看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书签相关信息的统计,比较有趣。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4.原则

    4.1原则之原则

    不要创建复杂的规则,也不要使用复杂的规则。当然有些原则一旦熟悉了,就成了简单的常识。

    改变是痛苦的,但是习惯之后就不再痛苦,而会感觉到新习惯的快乐。

    4.2移动速度

    大部分人使用的是windows,很多人都是习惯这样的分区方式:C盘,系统;其他盘分别是文档,软件,媒体(视频,电影等),备份。这样的分区方式很常见以至于,许多磁盘分区工具都可以默认进行此种分区。但是这样分区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跨盘移动文件的时候,移动速度会比较慢,因为这相当于在磁盘的不同扇区上拷贝并删除数据。其次,对于windows7,当磁盘剩余容量小于总容量的时候会变红,如果有一个硬盘分区符号变红了,是很难看的。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寻找去除变红的样子,未果。

    即使磁盘剩余的东西不至于变红,也难保几个磁盘使用的空间均衡。有时候会电影多一些,有时候会软件多一些。解除这一个问题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把除C盘以外的分区合并成一个分区。C盘命名为WIN。其余的内容放在D盘,命名为DOC。虽然这样会使目录多了一层(分区那一层目录没有了),但是逻辑上却变得简单了。D盘是自己的东西,C盘是安装的系统与软件,是软件公司的东西。当备份迁移时,只需要处理D盘。当然我们需要解决目录多了一层的问题,但这只是小问题,通过合理配置windows的快捷方式(库),打开深层目录还是比较方便的。

    对于320G的硬盘,我给C盘分了45G,给D盘分了250G。至于如何进行整数分区,参照整数分区计算方式

    4.3容易备份

    两类备份,文档备份与系统备份。尽量使需要备份的东西与不需要备份的东西分开,这样在备份的时候考虑问题会比较简单,能够比较容易地区分出那些是备份过的,哪些是没有备份过的。如果知道哪些内容没有备份,在平时使用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不要轻易破坏。

    举个例子。安装一个SQL Server数据库,尽量将数据库管理软件与数据库数据分离开,因为前者并不是我们生产的东西,我们不需要备份。我们可以将安装了的软件放在C盘,将数据库数据放在D盘。将重要的内容都放在D盘(有些短期使用的资料放在桌面也可以,容易看到眨眼),备份的时候就容易看到了。

    4.4尽量少地冗余

    比如一个音乐文件,一个软件,最好不要出现在多个地方。以图片为例,因为图片比较小,有些冗余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一个软件,那就比较麻烦了。比如我正在做一个作业,其中需要使用几个软件,当作业完成提交之后,最好的做法是在作业中标记出使用过的软件以及版本,然后将软件放到软件的目录之下。关于软件的目录布局策略,可参照后文。

    当然这样的分法又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小软件不常用并且作业需要进行归档了(很少会再使用),则可以将此软件冗余放到作业项目中,否则,最好分离开,放到软件目录中方便以后使用。对于经常变动的文件,注意不要冗余就十分重要了,我们能够轻易地知道哪些是最新的版本,放置丢失修改。如果需要保留版本历史呢,不断的复制-重命名-修改是一个很糟糕的做法,使用版本控制软件才是王道。

    4.5目录层级尽可能简单

    当然这句话并不完全,完全的说法是,归档或者私密或者不常使用的东西,要使其目录路径相对较深;而对于经常使用的目录,层级相对较钱。

    D盘应当有一个目录放置近期(1~6个月)使用的东西,我放在D盘的这个文件夹叫做“当前文档”,对于windows,为了使安装的软件文档目录(SPSS,Matlab,Office等)自动地放在这个目录,所以需要把windows7的User下的文档移动位置到此目录。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这些东西都是一段时期内的东西,包括软件的数据文档。

    而对于归档的东西(这个东西属于你自己),比如课程作业(你会经常翻看你某年做的作业么,不会吧),结束了的项目内容,则放在另外一个目录中。我在D盘中对应的目录为“沉枫诗舍”。你也可以起你自己个性化名字。

    还有其他的一些资料,比如媒体、书籍,可以充分利用其播放器的特点,将其目录读入播放器中,就不需要从磁盘目录树访问这些内容了;软件(我指的是供安装的可执行文件)的使用频率不如媒体书籍,所以放在与媒体、书籍、当前文档同级目录就可以了。对于一些不得不深的目录,如果觉得双击几次比较麻烦的话,不妨多用用快捷方式,把D盘中在一段时期内可能会看的书籍快捷方式到桌面上。

    4.6寻找资料容易

    整个信息组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了检索,不能轻易找到好资料的目录不是一个好目录。为了能够方便的找到资料,前文所说的缩短目录层级是以方面,另一方面要规范文件与目录的命名。

    命名很重要,命名保持稳定更重要。稳定的命名能够减轻我们配置路径、资料备份的难度。如果这一块的需求确实很强力的话,不妨自己制定一套规则。复杂的话可以将互联网上的命名一块统一进来。我在文章免费邮箱综合使用攻略中提到了一些原则,但不全面。以后如有机会可能会补充上。

    当然对于临时使用的文件或者目录,就不需要这么多条条框框来限制了。对了,在这里想到一点,谷歌整个服务体系的命名与布局相当完美,必是花了相当大的功夫。

    4.7同级目录下子目录的数量

    一般控制在5~8个比较好,这样在选择目录的时候能够很快发现需要进入的目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分类法中有一些理念可以引入。扩九法,当目录超过8个时,将多余的目录放在第九个目录中,以此类推。如此一来,所有目录的子目录个数都不会超过9个。还有一个方法,名字忘掉了,即当子目录中有比较大、资料比较多的目录时,可以将其提取到上级目录。在我上面的第一个图中,在书籍资料文件夹里,目录“信息技术”实际上是从属于技能学习的,但是由于它的子目录比较多,内容比较多,所以提取到了与“技能学习”同一级的位置。

    4.8类目均衡

    几个目录之间尽量均衡,这几乎是所有分类法中约定俗成的。以中图法为例,如今中国的大部分综合性高校图书馆都是使用的中图分类法,对于这些图书馆,类目可能不是均衡的。比如E(军事)的通常很少,TP(IT技术)则相当的多。这现象可能会给我们一个错觉,即类目是不均衡的。当然这是由于特定需求导致的选择造成的。对于一个大图书馆而言(比如国家图书馆),类目则是比较均衡的。

    但在硬盘目录布局中,影响均衡的不是容量大小,而是子类数量。比如一个文本文件夹A只有10M,但是它的子类数量很多;另一个视频文件夹B超过了1G,但是没有子类。我们可能就要将A的子类提取到与B相同的地位,以维护类目均衡。

    4.9个人资料与网络资料分离

    互联网上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分离。对于软件,现在大部分的软件都有其官方网站并且时长更新,没有太大的必要保存这些软件,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保留一个链接。还有一些资料我们是存储在互联网上的,比如邮件,还有云盘上的一些资料。就我个人是在这两块地方放置的东西比较多,但是两者有差异,参见免费邮箱综合使用攻略。虽然某些不负责的教材一直说,网络比个人保存资料更安全,但事实是,现在还未到这个阶段,至少整体上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法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最最重要的东西保存的首要位置还是本地,我们的笔记本上。要分清哪些东西要放在网上,哪些东西不要放在网上,放在网上的目的是什么,是共享还是冗余备份;分清最新的版本是网上的还是本地的。

    别人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分离。我们默认他人的东西由他人维护,我们只是使用者。把来自他人的资料与来自网络的资料等同对待,逻辑上就非常简单了。

    对于自己的产出,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个网站是极为合适的,所以就有了我的博客——浮茗诗舍,以及这篇文章

    4.10保留难找到的东西

    这几乎是不用说也明白的道理,但实际上并不是很多人会留意。 有些东西很容易从网络流失,比如涉及到版权的东西。以前verycd上有很多东西可以下载,后来就不可以了;以前115有很多东西,后来关闭了,就少了一扇门。我想百度文库、新浪爱问之类的平台,如果没有改革版权管理的方式,以后也会消失。所以当我们在上面发现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时,最好将他们下载下来,而不是仅仅保留链接。

    保留难找到的东西,另外一层意思是,丢掉容易找到的东西。比如免费的商业软件,如QQ,飞信等。这些东西镜花水月,时常更新,保留一个连接跟着他们走就可以了。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小点需要留意,商业小软件版本更迭之后,旧的版本官网可能就不提供了,而有些功能只有旧的版本有。比如QQ在2012版之前都是可以备份所有的人的聊天记录的,而2013年只能分开备份。所以有时候我希望找到旧的版本。当然了,把重要的功能去掉当属少数现象。估计腾讯觉得这个功能比较重要,以后还会加上(阴谋什么的就另当别论了)。

    4.11可扩展到其他设备

    比如,linux系统;比如,Mp3,比如备份用的硬盘,比如相机。如果使用linux系统的话,其实也很好对应。把linux分成3个区,两个主分区,一个swap。一个主分区装系统,另一个一个主分区挂载到/home下,那么/home则类似于windows下的D盘。

    我们在听音乐时候,可能是在mp3;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可能是在平板上;在使用通讯录的时候,更多是在手机上。那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信息中心(笔记本最合适),其余的数据都是这个信息中心的一份拷贝。至于对应关系,其余设备一般对应笔记本硬盘上的一个或多个目录。 由是,所有的信息围绕着信息中心笔记本分散展开。

    4.12关于统一性

    如果仔细看本文的第一个图(磁盘目录)中的书籍资料文件夹与(书签)中专题学习目录的的话,会发现两者的布局是十分相似的,这就涉及到了我前文所说的统一性。 因为两者都在我基于我对信息理解的框架之下,这样的框架如果你也有一个,那么就可以把其光环笼罩在很多事情之上了。

    5.按内容说明

    5.1关于软件分类

    最初我的软件是这么分的:媒体类软件、工具性软件、学习型软件(准备精学的一些大软件,比如SQL Server)、系统、驱动、游戏。但是后来觉得这样并不好,因为硬盘上之所以存软件,一是因为想在离线的时候使用,二是因为有些软件找到或下载比较难。所以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将软件目录下的布局改成了:驱动(一装系统就要用)、系统(软件很大,下载麻烦,需保留)、保留(特别好用的小软件,由非常难找)、学术(比如网络分析工具,结构方程软件)、资料(主要是在做软件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游戏(小时候玩的有些,或者会经常想念的游戏)、学习(想要学习的大软件,有很多是破解的)、开源(只是为了减少重复下载)、免费(每次装机的时候,可能会再去下载最新版本),专题(搜集的与某一专题相关的软件,比如所有的都是磁盘分区的软件)。后来由于磁盘空间不足,把开源、免费这两个目录都删除了,依然不影响使用。

    5.2关于图片分类

    信息图片:比如ASCII的图片,图片的功用和书籍差不多,放在书籍资料中。

    素材图片:主要是为了软件调用,我放在软件目录里面。

    照片影像:这个属于私人的东西,应该和上面两种完全分开,我放在沉枫诗舍里面。

    我以为按照功能分是硬盘目录布局中重要的一个方式,因为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工具,重点在于提供功能。

    5.3文档备份

    涉及到备份的问题,你需要买一个备份用的硬盘,这是先决条件。网上很容易下载到的东西不备份,比如QQ,360;开源的东西不备份;但是这些东西必要时可以在浏览器书签中保留路径。

    自己的东西完全备份,包括自己做过的项目,作业,照片录像,写过的东西,聊天记录。凡是与自己有关并且属于自己的东西都应该保留。也许当时不觉得,但是如果过了5年甚至十几年,看到这些东西,一定会多有感慨。比如,某些照片,某个人,以及与这个人有关的一去不复返的故事。

    可能你的备份硬盘比较大,那么可以放置一些你暂时用不到、或者别人可以用到的东西,比如我会把Linux的操作系统放在其中。保留费空间,丢失了也没关系只是比较麻烦。

    如果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之后,备份是完全备份的。这里推荐一个开源的备份工具,FreeFileSync,速度很快,非常好用。推荐学一学。

    对于文档备份,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东西需要备份它的历史。比如保留了一个记事本随笔或者一份自己写的源码,随笔或代码这些东西可能是经常更新的,更新即包括删掉某些内容,也包括增加某些内容。如果希望以后可以查看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阶段都在想些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回溯版本的历史。使用一个版本控制系统是必要的。关于SVN的简单使用,可以参照TortoiseSVN极简教程。word的2013版本也集成了版本控制的功能,我没有怎么研究。

    5.4系统备份

    下面说一下系统备份。策略是C盘全备份,但是备份的时期需要注意。一个在装完干净的系统之后,在装了必要的驱动以及必要的软件(比如我用SVN与Notepad++,这两个是必装软件,QQ之类的都不是必装)、对目录进行了重定位、设置了电源管理、屏保等杂项之后,就可以对C盘进行镜像了。以前windowsXP系统常常使用ghost进行C盘镜像,而windows7则包含很好完成C盘镜像的功能。镜像内容放在D盘根目录下,设置为隐藏。

    使用电脑的时候,经常会装一些只在一段时间内才会用到的大软件,当用得久了,C盘的垃圾就会非常多。这时候进行一定的文件转移(如果布局合理,快捷方式合理,转移到东西并不多),然后就可以C盘还原了。还原速度很快,无需人值守。可以每隔3个月左右弄一次,据个人情况而定。之后电脑与新装的无异,速度很快。

    5.5快捷方式与目录的重定位

    这里仅针对windows7而言,windowXP其实类似。C盘->User->[系统用户名]目录下,有很多文档目录,我们的目的就是把这些目录对应到比较好用的目录上。如果用IE的话,可以把收藏夹对应到D盘的某目录;我的文档已经对应到了D盘的当前文档;下载文件夹可以对应到桌面,把chrome或者IE的下载目录都调整到这个下载目录,这样查找打开一个下载文件会很方便。以此类推。

    至于如何更换路径,大家右键文件件->属性->位置选项卡;填写好路径,就可以点击“移动”了。

    image

    5.6保留配置信息

    我们已经进行了C盘镜像,还原之后,如果再装大软件的话,有时候进行软件配置会是一件麻烦事。可以对这些配置文件进行备份,或者将配置信息保存到D盘的某目录下,因为配置信息也可以作为自己的一项产出。这些可以配置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MS office模板、Foxmail、聊天记录,浏览器插件的配置等。有些配置是可调节配置目录的,就把他们调节到D盘的配置文件的目录上;有些是可以到处配置文件的,可以在还原系统之前导出配置文件。习惯之后,要导出配置文件的软件会比较稳定,可以维护一个小笔记记录这些需要备份配置的软件,避免遗忘。

    6.小结

    没想到写完这几千字竟然会用掉3天的时间,把零散的经验整理得有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之前,网上似乎没有更加系统的资料了。当然这写文字亦不能将所有的点囊括进来,我只是尽可能地把框架描述清楚,除了一些理念原则相同之外,不同的人处理目录的方式应该也是不同的,真都一样当有多枯燥!归结起来,还是习惯就好,对这种事情强迫起来并非好事,大家择优而取。@浮茗诗舍于2013.3.14。

    Contents
    1. 1. 1.前言
    2. 2. 2.概述
    3. 3. 3.目录图示
    4. 4. 4.原则
      1. 4.0.1. 4.1原则之原则
      2. 4.0.2. 4.2移动速度
      3. 4.0.3. 4.3容易备份
      4. 4.0.4. 4.4尽量少地冗余
      5. 4.0.5. 4.5目录层级尽可能简单
      6. 4.0.6. 4.6寻找资料容易
      7. 4.0.7. 4.7同级目录下子目录的数量
      8. 4.0.8. 4.8类目均衡
      9. 4.0.9. 4.9个人资料与网络资料分离
      10. 4.0.10. 4.10保留难找到的东西
      11. 4.0.11. 4.11可扩展到其他设备
      12. 4.0.12. 4.12关于统一性
  • 5. 5.按内容说明
    1. 5.0.1. 5.1关于软件分类
    2. 5.0.2. 5.2关于图片分类
    3. 5.0.3. 5.3文档备份
    4. 5.0.4. 5.4系统备份
    5. 5.0.5. 5.5快捷方式与目录的重定位
    6. 5.0.6. 5.6保留配置信息
  • 6. 6.小结